海外学习交流感悟(三)——在未知中遇见崭新的自己

发布者:闫瑾发布时间:2025-04-12浏览次数:30

奥尔登堡大学

与伊朗朋友合影

参加学校活动(Sommerfest)

参观慕尼黑王宫

马晓蝶,就读于365上市公司2021级德语专业,20243月赴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流项目。访学期间,马晓蝶系统完成合作院校课程体系学习并修满相应学分。学业精进之外,马晓蝶于近期考研中脱颖而出,成功被复旦大学德语笔译专业录取。

Der eigene Horizont markiert nicht das Ende der Welt, sondern nur das Ende der eigenen Welt.

目之所及之处并非世界的尽头,而只是自我认知的边界。

 

开篇:满怀热情,寻觅未知

手里攥着护照,步履轻快地走向登机口,恰好手机弹出了德国伙伴的消息——“Dir eine gute Reise!”我就这样开始了德国之旅。

初抵德国,傍晚和同行的朋友一起散步,视线却难以从路旁童话般的小屋上移开,置身于这样梦幻般的场景,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满眼的绿意盎然,新奇于这样的异国风光,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感动。

 

友谊篇:于陌生世界中开出温暖与善意之花

进入宿舍需要穿过两道厚重的玻璃门,一位德国舍友常常待在两扇玻璃门之间的阳台眺望风景,当看到舍友们拎着东西回宿舍时,他总会绅士地拉开厚重的玻璃门并致以热情的问候。德语课上,我的同桌是一个伊朗女孩,我们在课堂中的互相帮助渐渐发展为课后的沟通交流。有一次,她邀请我到家里为我做了藏红花米饭,而我也带上食材,给她做了一道中国传统菜品——西红柿炒鸡蛋。虽然相处时日不多,我们都很珍惜这段友谊。在这样愉快轻松的气氛中,我身处他乡的无所适从也得到了缓解。

 

学习篇: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奇妙探索

德语课堂上,大家互动交流,进行场景模拟以体验德语脱口而出的快乐。研讨课主要分为两门,其中一门为“美国电影中的欧洲形象”,我们分析了《蜘蛛侠》等美国电影,并在课程结束时做了电影分析汇报。另一门课程是“欧洲的过去和现在(殖民主义和移民)”,我们在不梅移民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,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博物馆的展品和导览,对这门课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。在课程中期,学校举行了Sommerfest活动,我在这个活动上看到了精彩的表演,品尝到了不同国家的美食。课余时间我有时会到图书馆和运动馆,有时则在超市流连忘返,为了一顿佳肴而苦苦寻觅食材。自主学习与独立生活,让我在这个陌生环境中快速成长,更加具有行动力和计划性。


旅游篇:跨国足迹里镌刻的同游时光

课程结束之后,我和同行的朋友开始了德国和奥地利的旅行。我们提前做好规划,分工合作。一个人负责制定旅游交通路线,一个人负责安排旅游景点。在回国前一个月,我们收拾好行囊,奔向未知的前方。一路上,我们用手机记录着旅途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。法兰克福广场上,德国老爷爷用长绳挥舞出五彩缤纷的泡泡,不同发色的小朋友欢快追逐着那忽而飘落,忽而飞远的绚烂魔法。维也纳露天草坪上,激情洋溢的表演者近乎完美的呈现了席勒的杰出戏剧《强盗》。科隆大教堂的玻璃彩绘美到令人失语,音乐之都的马车巡游使人沉浸于浪漫童话。我们在勃兰登堡门前留影、在国会大厦楼顶眺望远方、在餐馆里品尝了美味的脆皮猪肘、在慕尼黑王宫里感受奢华的气氛、在奥地利的国会大厦里听着人工讲解、在维也纳的美泉宫里回想着课堂上讲述的茜茜公主……

 

终篇:交换之旅助力研途花开

八月初,这段交换之旅迎来了终章。“雁过留声,风过留痕”,这趟旅程却对我持续施展魔法,它给我的并不只是那些绚烂的异国图景,还有基于心灵深处的感知与体悟。课堂上与各国同学的思维碰撞、博物馆中的文化沉浸、日常交流中的语言磨砺、生活中独自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处变不惊……这些体验让我更加热爱德语,更加乐观面对生活,更加勇于接受挑战。

于是,这趟交换之旅也自然成为了我研途的最好助力。起初老师我推荐报考学校并鼓励我勇敢尝试时我有些迟疑,因为最重要的备考阶段我已在德国渡过,这对我来说几乎是“裸考”,好在交换中练就的强大心态把我指向了一条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”的备考之路。我只顾埋头备考,几乎将所有的时间用来准备公共课,把答案交给未来。现在,我成功上岸复旦大学,为这段短暂的备考时光画上圆满的句号。回首交换时光,才意识到这段沉浸式学习对自己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,它不但提升了专业能力,还锤炼一颗强大的心我明白这是一生的财富。

未来,我将会更多地体验,更多地经历,去探索自己的潜能。去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在新的征程上遇见不一样的自己。

作者:马晓蝶 杜宜珂

图片:马晓蝶

责任编辑:李哲 胡婷

一审一校:闫瑾 胡婷

二审二校:朱正中

三审三校:张向东